使用价值、交换价值都是商品的表象价值,需求价值才是商品的内在价值。效用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而需求是商品的内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价格是商品的市场属性,需求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同时包含物质属性、市场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三种属性(就象一个男人可以有数重身份,如工作是销售,职务是经理,在家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所以我们研究商品价值应同时考虑其物质属性、市场属性和社会属性。
现有的价值论都是表象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亚当、李嘉图等),效用价值论(门格尔、庞巴维克等),供求关系理论(马歇尔),客观效用价值论(郑克中认为,价格围绕成本变动。实际上,当一种新技术或新产品问世后,淘汰的技术或产品就变得一钱不值而无人问津,如U盘取代软盘时,软盘价格再低也没有市场),信用价值论(蔡定创)和信息价值论(仇德辉)说得都是商品的表象价值,没有涉及商品的本质(商品的本质是可交换的能满足他人需求的劳动产品),而需求价值论说得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商品价值的实质是需求,我们为什么要生产?又为什么要交换?其实质就是背后隐含的需求。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交换价值是商品的表象价值,而需求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商品有没有价值就在于该商品有没有社会需求),就是商品对每一个交换者而言其价值是不一样的,也许它们的交换价值(价格)相同。交换价值只是需求的表现形式之一,相同的电脑其交换价值(价格)可能相同,但同款电脑对不同的消费者(每个个体)其价值是不同的(玩游戏、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无纸化办公、建筑设计、产品开发等不同用途其价值能相同吗),因其需求不同。
从需求价值论出发,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产品(服务)的竞争(产品是有形的服务,服务是无形的产品),是如何满足顾客需求的竞争,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产品是为满足顾客需求生产的,顾客需要的是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产品就是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能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产品就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价值。因此,产品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也是企业经营的终点,企业经营者要以终为始,不忘初心。企业是通过各自的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谁的产品能赢得顾客的青睐谁就赢得了竞争。为了持续赢得的顾客青睐,产品必须要有利润(为了再生产),必须不断创新。
要有利润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我们明白了企业竞争最终是产品竞争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化成供应链(原材料的价格、质量、供应量、时效、物流费用等)的竞争,而供应链就是分工、合作的代表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推论:①顾客给我们的每次机会都是最后一次机会;②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口碑传播);③最好的销售人员是顾客(分享)。
好产品标准:拿起,爱不释手;使用:得心应手;说起:赞不绝口。
实质上,需求价值论是一种探求事物本质的系统思维方法。它通过商品的效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探求商品的内在价值。
大道至简:常识判断→逻辑思维→事物本质
综上所述,需求价值论探讨的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商品价值取决于顾客的需求,取决于使用者的价值观和认知。效用价值论中的“价值”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需求价值论中的“价值”是指商品的内在价值,不是同一概念。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生产有关,商品的价值与生产成本无关,与劳动时间无关,是一独立变量。此外,需求价值论中的价值会随着用户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而发生变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此,需求价值论与传统的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供求关系决定理论等是完全不同的新经济学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