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值的变化
2021-02-03 21:34:21
  • 0
  • 0
  • 4

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能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拍卖市场价格瞬息万变也充分说明商品价格①并不取决于使用价值,也不取决于供求关系,它们价格的变动并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形成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

①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所以商品价值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价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形式,换句话说: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三要素:从商品的属性可以得知,形成商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劳动产品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所以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必须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而能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的是顾客需求,所以真正决定商品价值的是需求。

因为使用价值正是顾客需要的,没有使用价值,顾客就不会购买(交换);交换价值是顾客认可该商品后愿意支付的价值(价格),是衡量商品价值的一个尺度;而劳动产品是作为商品的先决条件,不是劳动产品(如大自然中的空气、水等)就不需要购买(支付价值)。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甲将自己生产的菜刀拿到市场卖了10元钱,又用10元钱买回一条鱼。乙将自己捕到的鱼卖了10元钱,又用10元钱买了一把菜刀。这一过程实际上是甲乙双方作了交换②,是甲用菜刀交换了乙的鱼,10元钱(货币)只是交易中的一个媒介。他们在市场的交易都是为了各自的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交易,而交易的原则是等价交换,所以等价交换的基础是需求(不吃猪肉的人绝对不会将自己生产的菜刀去交换猪肉,除非是为了他人)。在等价交换的过程中二者是平等的,不存在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区别,因而也就不存在供求关系(本案例中甲乙双方如果不用货币为媒介直接交换就不存在供给方和需求方,货币在此只是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交换权力)。

-----------------------------------------------------------

②现实生活中交换环节可能会多一点、复杂一点,但不会改变其实质。

亚当•斯密(1776)在谈到产品交换时说“在进行这种交换时,不是按任何准确尺度来作调整,而是通过市场上议价来作大体上两不相亏的调整。这虽不很准确,但对日常买卖也就够了”。两不相亏实质是等价交换,议价是自己认为对方商品值多少钱,议价的过程实际上是双方在对各自的商品和对方的商品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包括了已经默认的市场价和能够满足自己需求(需求量和时限)程度等因素,当然议价也有博弈和心理战的意味。

前已述,商品生产起源于分工和交易,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为了交易,不能用于交易的劳动产品不能成为商品,要交易就要对方愿意接受,对方之所以愿意交易是该产品是对方需要的,即能满足对方的需求(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至于你生产花费了多少时间,是自己生产还是为资本家生产,采用了什么生产方式,对方是不会考虑的。因此商品是劳动产品而不是劳动的产物①,商品是交易的产物,是交易才使得劳动产品变成了商品,交易是商品存在的基础,商品是为他人而生产的,没有交易就没有商品,商品离开生产者后已成为无差异劳动产品,所以商品生产完成后就与劳动无关,商品价值也与劳动无关。因而决定商品价值的是需求而不是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没有需求的产品没有任何价值,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需求,就是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

商品生产完成后,其固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但某些商品却会不断增值,如王羲之、张大千、齐白石的书画作品,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某些著名酒庄的葡萄酒,云南的普洱茶等,时间越长其价值越高,而大多数商品却会不断贬值,如普通食品、衣物、塑料制品等。显然,这些商品的增值或贬值都与劳动时间(生产成本)无关,它们增值或贬值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发生了变化。增值是因为需求产生的竞价,而某些商品贬值的原因是这些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断的减少,如普通食品放久了会腐败,衣物、塑料制品时间长了会陈旧、老化,其使用价值越来越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购买欲望。

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计算机的功能是一样的,但计算机的效用取决于使用者——即计算机的价值与使用者有关。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