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价值论
2021-01-17 21:10:05
  • 0
  • 0
  • 2

经济学是研究商品价值生产、商品价值的交换和商品价值的转移的学问,根据经济=价值/(成本×时间),因此商品价值的衡量标准就是经济学基础。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需要的是法治而不是道德的评判。

传统的三大价值论虽然有很多不足或逻辑错误,但他们的思想一直在引领人们不懈的探索,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商品是交换后的劳动产品,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都与交换无关,因此不能作为研究商品价值的科学理论。

消费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并不在意该商品是其自己生产的还是从他人手中贩卖来的,消费者考虑的是该商品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及性价比。

——题记

商品生产中的“有目的、有意识”就是人类的认知(智慧),就是商品价值中的人类智慧产生的价值,选择生产什么产品、采用什么生产工艺、投资多少、在哪生产、如何做广告、选择什么销售渠道、方式以及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等,这些都是智慧,创新就是智慧,人们经常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人类智慧。为什么个人创业失败率高?真实的原因也是因为个人的思维不同,或者说认知(智慧)不同(即使是有人脉资源,也需要有效沟通、利用——同样的人脉资源,在不同人手里产生的效用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脑力劳动(智慧)。顾客需要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无法计算劳动时间的,如IBM公司的IT服务。类似的服务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1998年开始华为曾花40亿元的咨询费请IBM做管理顾问)。

另外,在现代化大生产中,个体劳动者已无法完成单一产品生产,现代商品大多数都是集体的产物,是产业链的产物(企业间的竞争最终是产品的竞争,产品不仅与生产企业有关,也与供应链有关,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了供应链的竞争,因为供应链决定了企业的产品价格、品质、生产量、供货速度,供应链就是企业间的一种社会分工,商业模式是供应链的一种变形……),现代商品已无法区别和辨认个体劳动,劳动时间也无从计算和比较,而集体劳动中蕴涵了管理智慧,供应链的管理更体现了企业家的经营智慧,因此,现代商品价值包含了企业家的经营智慧和管理智慧的价值。为什么有的企业三、五年就倒闭了?而有的企业却可百年不倒?

要实现商品价值就必须解决: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如何生产?如何销售?生产什么就是要找到顾客需求,为谁生产就是市场定位,如何生产就是就是厂址、设备、工艺的选择和质量管理等,如何销售就是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的选择和价格策略等。所有这些我们如何计算劳动时间?我们又如何计算创新的劳动时间?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今后劳动者所花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劳动强度会越来越低,而创造的价值会越来越多。

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论、市场供求理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引领了人们对商品价值的思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一、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无价值

马克思在谈到劳动与商品使用价值时说:“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虽然是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且不只是简单地为别人。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作为代役租的粮食,为神父生产作为什一税的粮食)。但不管是作为代役租的粮食,还是作为什一税的粮食,都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认为:①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③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顾客、用户)生产使用价值;④没有产生使用价值的劳动没有价值。所以构成商品价值的应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时间。作为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交换者(购买者)而言的,与生产者无关。即:一商品有没有使用价值就看能否满足顾客的需求,不能满足顾客需求的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假肢不能安放在患者身上,不能带给患者便利有什么意义呢?但顾客的需求千差万别,所以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人而异。同一商品因使用者不同其使用价值也不同,1台5000元的电脑是否有价值?没人使用它,它就没有任何价值。有人用它可能产生亿万元的价值,而有的人用它只能产生数万元的价值,这是因为使用者智慧不同。另外,同一商品的不同用途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价值,如谷物作为粮食和酿酒的原料或作为种子(如袁隆平的稻种),三者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又如一瓶饮用水在大多数地区没有多少价值,但在缺水地区却贵如油,而在沙漠地区迷路的人眼里可能比黄金还珍贵。

从另一个角度讲,商品只是中间产物,商品必须使用方有价值,如电脑,我们可将其用于不同的场合,用于办公室就是办公设备(文件处理、无纸化办公等),用于生产车间它就变成了我们的生产工具(产品研发、数据分析、生产监控),用于家庭、个人就变成了游戏机或打字机、学习机,所以它的价值就是我们将其用在什么地方。众所周知,仪器、设备都是商品,而其价值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经营智慧,也取决于使用者的认知和技能,设备可以生产精美的商品也可以生产无人问津的垃圾(无法销售出去的工业废品),也许它可以成就一个商业帝国,也许它只是一堆破铜烂铁。同样的道理,粮食作为种子或是酿酒的原料其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大米、小麦:3~5元/斤,茅台酒:1228元/瓶)。

读者一定要注意区分,不能混淆劳动与商品生产的概念,劳动不能等同于商品生产。产品与商品:产品是劳动的结果,商品是交易的结果(劳动产品完成交易后才能称之为商品),劳动的价值体现在产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效用)中,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需求(相对顾客而言)。顾客需求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商品使用价值体现的主要是物质需求,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价值中的一部分,所以商品价值通常大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手机的使用价值差不多,但不同品牌的手机价格相差很大)。

商品价值与生产有关,但不能等同,如钻石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加工,也与原石的品质和大小有很大关系。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过程的概念,而商品价值是交易过程的概念,从经济=价值/(成本×时间)公式可以看出,劳动时间实质是生产成本(时间成本也可以转化成生产成本,譬如,工人月薪为3000元,每天为100元,每天工作8小时,则12.5元/小时)。

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没人愿意交换,所以商品中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的是体力劳动,而高于同类商品的交换价值更多的体现了脑力劳动(智慧)。LV包价格远远高于普通购物袋(虽然二者的使用价值没有本质区别)是因为生产者在生产前要考虑选用什么原材料、制作工艺、设计款式、销售模式、市场推广等系列企业经营活动,也就是说,生产者不仅要考虑顾客的物质需求还要考虑顾客的精神需求,而这些正是体现了企业家的经营智慧。编制袋与LV包价值的差异主要是顾客的精神需求不同。

商品是产权转移后的劳动产品,已与生产者无关,难道吃了鸡蛋觉得味道不错,还非要去认识下老母鸡吗?非要问问老母鸡生个蛋要多长时间?

大卫•李嘉图(1817)谈到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时说:“效用虽然对交换价值绝对重要,但这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如果一种商品毫无用处——或者说,如果它无法对我们的需求满足有所贡献——那么不管它怎样稀缺,或者获取时需要多少劳动,这种商品都不具有交换价值。”李嘉图强调使用价值对商品的意义,而且特别说明,如没有使用价值,就不管它怎么稀缺,花费了多少时间,也就是说,商品具有交换价值的前提是使用价值,与稀缺、劳动时间无关。但他同时也指出效用不能成为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

因此,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无价值,如软驱、软盘和寻呼机、汉卡(这些产品原属信息交换工具,现在因没有相关社会系统的支持,它们已没有办法完成其信息交换的功能。另外,现在已有更好的替代产品)等完成了它们的产品生命周期(也就是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现在价格再低也无人购买,因为它们已没有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发现它们新的用途之前只能作为废品被收购而不能作为商品出售。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能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如商品房自住五年后,生产商品房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成本)并没有改变,商品房的居住这一使用价值因使用年限减少而略有下降,而价格不降反升(近几年我国很多地方的商品房上涨了100%甚至更多)。同样的还有名人字画和古董,使用价值从未发生改变(商品生产过程完成后,商品的使用价值已相对固化),但交换价值却节节攀升。

亚当﹒斯密说:“‘价值’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有时表示某一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则表示占有该物品所带来的对其他物品的购买力。一个可以称为‘使用价值’;另一个可以称为‘交换价值’。具有最大的使用价值的东西常常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交换价值;反之,具有最大的交换价值的东西常常很少有或根本没有使用价值。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不能用它购买任何东西,也不会拿任何东西去和它交换;反之,钻石没有什么用途,但常常能用它购到大量的其他物品。”由此可见,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有关,但没有线性关系,如编织购物袋的使用价值与LV包使用价值没什么不同,但二者的交换价值却有天壤之别。

二、没有需求的商品无价值

传统市场营销理论对需求定义: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需求是购买意愿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体。

需求:需——需要、意愿、欲望、急需、必需、想要;求——要求、请求、恳求、渴求、谋求。需求就是希望得到的,就是能带来精神愉悦或解除某些痛苦的欲望。顾客需求就是顾客希望得到的东西并愿意用相应等价物与之进行交换(交易)。需求产生的原因是:得到该商品可能会带给交易者快乐,没有它会使得交易者痛苦。一件棉衣能让得到者温暖,能抵御严寒度过冬天,没有它可能就会生病或死亡。得到就产生快乐,没得到就产生痛苦。

没有需求的商品无价值,如猪肉、狗肉对有某些宗教信仰的民族来说无任何价值,而牛肉、羊肉对不吃的人来说也无任何价值。

由于顾客的某些需求在交易(交换)完成前是潜在的,甚至顾客在完成交易前(如顾客并不知道一些手机或电脑的功能可以带给自己什么作用,就连大名鼎鼎的乔布斯在设计产品时,设计人员问乔布斯要设计什么样的产品?他经常的回答是:不知道。设计人员只有慢慢猜测乔布斯心目中的“苹果”是什么样的)也不是非常清晰自己的需求,所以人们无法完全定制生产。

亚当•斯密说“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所以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

-----------------------------------------------------------------

《经济的本质》张根林著(京东网、当当网有售)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